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 > 心理专栏 >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发布日期:2020-12-24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赚钱难?为什么难?

  因为你的潜意识和贫穷签下了契约。

  为什么同样的机遇和能力,有的人富可敌国,有的人只能小富即安?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信念模式,往往会产生相对应的思想,而思想产生感触。

  感触影响行动,最终造成了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财富状况。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一个人内在潜意识对金钱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金钱观,而最后决定了他的财富状态。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凡是你潜意识里你未能意识到的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命运。

  有的人,耻于谈钱,觉得钱太俗,谈多了伤感情。

  也有的人,把钱的多少视为衡量人生的标尺,对钱俯首称臣。

  那么,你和钱的关系怎么样呢?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你今天能跟着我一起跳出问题看问题,一切疑惑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有句话说生活教会我们成长,人们什么时候不能失去自我,要有自己的工作与事业。

  深感唯有经济独立,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似乎只有足够多的钱,才能让我们有安全感。

  因为物质匮乏,留守儿童不得不与父母分开。

  在过多的心理咨询中,我发现很多有着心理问题的人,都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父母的忽视。

  父母何尝不想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呢?

  可是父母必须要外出打工才能养活得了全家,又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所以孩子只能在很小的时候不得不与父母分开。

  在没有大人看护或者疏于看护的家庭中,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其中一点就是安全感和内心的匮乏,更多的是对金钱的匮乏。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困扰着我们,只是我们很少察觉而已。

  比如,我们追求财富的时候究竟在追逐什么?温饱?安全感?亦或是终极命题“爱”?

  这指向那些被金钱代换掉的最初的独立而又独特的价值。

  比如:没有安全感了……

  可能是因为缺钱;

  没有人爱……

  可能是因为我太穷了;

  没有成就……

  那是因为没有进步的本钱。

  看出来了吗?

  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没有钱,因此而寸步难行。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金钱不等于爱,当你把这两者脱钩,赚钱可能会变得更容易。

  赚钱是为了什么?

  有的人是为了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人是为了面子,人前显贵。

  有的人是为了用金钱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

  当然还有更多深层的部分,需要每个人自我去关照和觉察。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人生财富的心灵密码,是自我心理评价机制

  在表面上看,卓越人生和普通人生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万种差异,包括成长环境、主观努力、客观机遇、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等等。

  但我们透过表象再深入钻研不难发现,卓越人生和普通人生最核心的差异,往往源于看不见的自我心理评价机制。

  通常说来,卓越的人往往从内心寻找答案,时刻听从内心的声音,故而这个人的身心和谐,能够相互滋养:

  所做的事情正好能够滋养心灵,而心灵的力量给予TA做事的力量,慢慢地形成良性循环。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人一直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其实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花开花落。

  我们可以看出,“我是正确的”,“我是特别的” “我是有钱人”,这两种内心信念都会增加一个人的确定感和控制感。

  拼命地挣钱,以为有钱就会有安全感。

  所以他们的生活一直围绕着赚钱展开,但是发现赚钱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从月薪3千涨到月薪3万,还是内心不满足。

  他们依然活得很焦虑,很不安。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自卑与生俱来,因为人在婴幼儿时期。

  于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些方面都处在弱势地位,并且必须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我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心理,但是自卑背后也有着补偿。

  为了摆脱自卑,人们会进行反抗,进而有动力去摆脱现实。

  这种动力会指向我们在潜意识中形成的虚拟的优越目标,这一活动被称之为“心理补偿”。

  自卑补偿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适当补偿,即以自卑为动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摆脱劣势;

  另一种称为不当补偿,即缺乏或过度补偿,他们不会通过自身现实努力而摆脱自卑感,而是通过臆想和自我麻醉的方式超越自卑感。

  而这个行为,多数依然是通过物质来呈现自我的价值感。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所以物质成了一个满足自卑(低价值感)的符号。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内在有个受伤的小孩,自卑而敏感。

  追溯童年经历,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通常是因为幼儿时期受到父母的要求过严,受的限制多,父母常拿邻居家的孩子比较、常常不被肯定,经常被否定和打击。

  成年以后安全感很匮乏,自我价值感低,最需要别人的肯定。

  

心理学:为什么同样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硕果累累?

 

  无资格感的人较容易逃避成功,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敢去追求,害怕自己没有资格,会配不上这些东西,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意识很难觉察得到。

  我一直相信,金钱观也就是世界观,一个人与钱的关系,就是他与世界的关系。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于个人的成长背景。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可追溯到原生家庭。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经常被比较、被否定的家庭中,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是复制了幼年时期照顾自己的父母或是监护人对自己的看法,互动模式、行为方式等。

  如果过于严厉的父母,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形成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的性格,多数会压抑自己,不能发展出良好的自我。

  人对钱的看法,体现着他的家庭教育

  通过探索与金钱的关系,你也可以更好地看见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