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 > 心理专栏 >

心理学:为什么同学群里说话的永远是那几个,大部分人选择沉默?

发布日期:2019-12-0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学生时代,同学群里面总是热火朝天,除了少数人保持沉默外,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群里发表自己的意见。然而,当大家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同学群逐渐冷清了起来,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在群里活跃,甚至出现好几个月同学群里都没有一条新消息的情况。

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心理学知识

  那么,为什么同学群里说话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大部分的人却选择保持沉默呢?。

  没有共同话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刚毕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同学群里还是像以往一样热闹,即使大家都已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很多同学也愿意在群里面分享自己求职、工作或者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些话题的兴趣度逐渐减低,在群里面说话的越来越少,同学群最终冷清了下来。

  造成这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同话题”的缺失。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在一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着相同的奋斗目标和社会地位。

  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群、同学群主要是作为传递班级信息、讨论学习的工具。

  即使存在有同学之间不和的情况,也有必须要发言的理由。

  而一旦离开了校园,意味着从此以后大家的人生道路开始不同。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兴趣爱好、思维理念都会被无限放大。

  同学们之间除了怀念从前的青涩时光,恐怕就只能互相问候下近况了。

  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话题并不具备持久性。

  大家可能一时产生兴趣,但这种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同学群会再次变得冷清,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那些因为聚会才建立的同学群中。

  这种同学群刚建立时,大家因为新鲜感会很感兴趣,经常在里面聊天或者发红包。

  慢慢地,大家就会发现,老同学之间其实没有太多联系的必要。

  即使曾经较好的感情,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生疏。这时,在同学群里显得太过热情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时间和精力有限

  在当下这种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一整天几乎都是忙碌的。

  公司里有繁重的任务、上下班拥挤的人群、有了自己的家庭后,还要操劳更多的事情,比如:做家务、照顾孩子等。

  光是处理这些事情就耗费人们的大部分精力,哪儿还有空去同学群里闲聊呢?

  即使想交流某个问题,大多时候也是在工作群完成。

  当今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呈现出快餐化和碎片化。

  在很多人看来,与其花时间去和老同学闲聊,还不如看几个短视频让自己放松。

  为什么总有极少数人保持活跃?

  一般来说,离开校园后,同学群的情况是极少数人还在活跃,而大部分人则保持沉默。

  那么,那些在同学群里活跃的人,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呢?

  首先是热心肠的人,他们往往是同学群的群主或管理人员。这些人不愿意看到原本热闹的同学群变得冷清,所以会经常冒泡,在群里发一些鸡汤文或者发个红包调节一下气氛。尽管他们的努力很难有效果,但也算是一种慰藉。

  其次就是比较无聊的人。他们有可能工作悠闲,或者上班时觉得太无聊,就会在群里顺手发一些没有营养的话题,通过这种方式打发时间。而大多数工作繁忙的人,只会在空闲时翻翻聊天记录。

  最后便是别有用心之人。他们大多数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想到处体现自身优越感,而同学群也是他们炫富的平台之一。

  比如,他们会主动发一些自己在外旅游或者在高档餐厅用餐的照片。

  这部分人在同学群里活跃,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过很明显,他们的行为不仅不会让别人产生羡慕或者崇拜,反而让人心生反感,甚至对其鄙视,并不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总之,离开校园后,同学群逐渐变得冷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必为此感到诧异或者困惑,它反而体现了我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