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 > 心理专栏 >

催眠术真的可信吗?催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发布日期:2019-11-28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我们大多见过催眠师在舞台上的催眠表演:将一群普通人集体催眠后,引导他们做出许多夸张的动作或者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话来,令台下观众惊叹不已。有的人觉得催眠术无比神奇,有的人却对此心存怀疑。

  催眠表演

  其实,随眠师在挑选表演者时,并不是看到观众举手就会选中他。在催眠表演之前,催眠师要对参与者进行一个催眠敏感度测试,检测他们对催眠的接受度,以及内心是否愿意接受催眠,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催眠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感受性(即受暗示性)对催眠是否成功非常重要,感受性越强的人,催眠的成功率就越高,催眠的程度也越深。从理论上说,人类有25%的高度感受性者,极易受暗示;有25%的人感受性差,不易受暗示;还有50%的人居中。不过实践证明,不管什么人,只要有催眠的愿望和动机,并积极配合,再难催眠的人,通过几次反复,都可以被催眠。

  

催眠术真的可信吗?催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催眠并不神奇,更不是特异功能,只是用一种特殊的引导方法开发一个人潜意识中的潜能。也就是说,你在被催眠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都是你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不为你所知的内心冲动。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喻成一个冰山,浮出水面的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下面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在记忆系统里无孔不入,以不为人知的方式禁锢着人的思想和信念,不让它们被侵扰或改变,让人持续地保持原有的经常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大部分是由潜意识所主导的,我们自己却察觉不到。

  我们有些记忆,已经被岁月沉淀到底层了,譬如:很少有人记得自己三岁生日那天是怎么过的,很少有人能全部记得教过自己的老师的名字,这些都被迁移到意识底层的记忆中,有些是中性的,没有重要影响,有些则是不得不被压抑下去的,否则停留在意识中是锥心之痛,无法令人视若无睹。这种压抑可以说是未来心理问题的根源,虽然暂时让问题消失了,却不代表问题解决了,它会在黑暗中形成一颗定时炸弹,在未来的某个时空点,被某些偶发性事件给引爆,各种心理问题也就随之爆发了。

  催眠可以帮助你打开自己潜意识的窗户,重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包括心结、情节、症结,实现心理和谐,身心和谐的状态。催眠不只适合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或身体亚健康的人。健康的人在催眠放松下,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净化心灵,带来良好心态。

  有这样一则案例:杨女士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30多岁就进入公司高层,可以说事业一帆风顺。她的家庭也很美满,跟老公关系很好,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杨女士很满意这样的生活。不过自从婆婆搬来和他们一起住,她的宁静生活就被打破了,婆媳之间的矛盾隔阂越来越大,婆婆总是找各种借口跟她闹。杨女士越来越怕回家,心情也越来越烦躁,无法好好工作。杨女士觉得,婆媳关系问题不解决是不行了。

  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决定接受催眠治疗,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第三次接受催眠的时候,她随着催眠师的引导,逐渐放松全身,忘却周围,像一股山泉欢快地奔驰在崇山峻岭之间,突然前面一块巨石挡在她的眼前。山泉大喊:“大石大石,请你让开,我要过去。”大石说:“我本来就在这里,为什么要让我让开?”于是山泉灵机一动,分成两股,顺着巨石两侧留下,越过巨石以后,又汇成一股,继续前进。  

 

催眠术真的可信吗?催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醒来以后,杨女士恍然大悟:婆婆就像那块大石一样,本来就在那里,自己作为后来人,只有改变自己适应她,才能继续我的生活。从那以后,杨女士改变了跟婆婆的相处方式,不断释放善意,两个人的关系渐渐融洽起来。

  对于接受催眠的人来说,如果对催眠持积极的态度,相信催眠的可能性,同时又对催眠师抱有信赖,他就比较容易取得疗效,正所谓“心诚则灵”。如果一个人对催眠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对催眠师也不信任,在心里严重抵制催眠师,自然也就难以被催眠了。还有那些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偏执执拗的人,通常也很难进入催眠状态,因为这些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催眠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