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心理专栏

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梳理:华生白鼠恐惧实验

发布日期:2022-01-18 阅读次数:1776 字体大小:

  实验现象描述

  该实验以一名婴儿为被试。实验开始时,实验者给他呈现狗、猴子、白色绒棉以及白鼠,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响起钢条敲起的巨大的声响,他停止动作,但并没有哭。当他再次去触摸白鼠,第二次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并张口大哭。他第三次去触摸白鼠,同样又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张口大哭,并试图爬开。接下来,实验者将一只兔子呈现在他面前,他大哭并试图爬开。然后,实验者又将毛衣呈现在被试面前,被试并无接近倾向。最后,被试看到带毛发的面具,反应剧烈,大哭,立即向相反方向爬去。

心理咨询师实操案例梳理:华生白鼠恐惧实验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学习类型,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会学会将刺激联系起来。在经典条件作用下,中性刺激与有意义的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

  无条件刺激(US):指不需要事先学习而自动产生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UR):由无条件刺激自动引发的非习得性反应。

  条件刺激(CS):条件刺激之前是中性刺激,在与US 产生联结后最终诱发条件反射的刺激。

  条件反射(CR):为US与CS联结后产生的对条件刺激的习得反应。

  强化:指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

  条件作用的习得: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在条件作用习得的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经过多次匹配后,才能形成可靠的条件作用。在条件作用习得后,条件刺激的出现便预示着无条件刺激的来临,成为无条件刺激即将来临的信号。

  条件反射的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实验现象分析

  在上述实验中,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是无条件刺激(US),被试对于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所产生的恐惧情绪是无条件反应(UR),呈现小白鼠是条件刺激(CS),多次将小白鼠和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同时呈现是强化过程,被试看到小白鼠时就会产生恐惧感是条件反射(CR),被试看到带有皮毛的动物或物体时产生恐惧感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具体分析如下:

  实验初,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是由于这些动物或物体对于被试而言都是中性刺激,尚未与无条件刺激(US)联结,因而构不成引起心理反应的条件刺激。被试,也就是实验中的婴儿,对于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出于本能,会产生恐惧,这是天然的无条件反应。当这种巨大响声同小白鼠同时呈现给被试时,中性刺激(小白鼠)与无条件刺激(敲击钢条发出的巨大响声)在时间上的结合,诱发被试将这两种刺激联结起来,对小白鼠同样产生恐惧的反应,但恐惧程度并不强。当实验者多次将巨大响声和小白鼠同时呈现给被试时,被试对于小白鼠的恐惧感不断增强,小白鼠就成了条件刺激(CS)。随后,只要该婴儿看到小白鼠,就会产生恐惧感,即条件反射(CR)。接下来的试验中,该婴儿仅仅只是看到与小白鼠类似的带有皮毛的兔子、毛衣和面具,也同样产生恐惧感而大哭不止,是被试看到小白鼠条件反射性地产生恐惧感不断泛化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s://scmenglue.com/xinwen/176.html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下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上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每月沙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