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心理专栏

拒绝“共情疲劳”,接纳“间歇性冷漠”—记得先照顾好自己

发布日期:2023-04-27 阅读次数:1510 字体大小: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的体会?

朋友经常跟你吐槽工作、抱怨同事,突然有一天你不想听了,甚至有些不耐烦。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要听父母唠叨家里长家里短,一开始你还能用心附和,后面却会疲于应付。


面对经常一起开茶话会的伙伴们,你突然不想参与话题讨论了,不想理人。

这些在日常中不经意涌现的感受,让人对自己感到陌生和困惑,过后回忆更是觉得内疚和自责,渐而产生自我怀疑。


其实,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间歇性冷漠”。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都会经常接收到家人、朋友甚至是同事的情感宣泄或抱怨。


当我们过多地吸收这些负面情绪时,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厌烦、不耐、冷漠等情绪行为。

01.间歇性冷漠,是共情疲劳的表现


来访者周周,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周周是刚在职场上摸索两年的新人,性格温和细腻,共情力强,在人际交往中擅长捕捉对方的情绪并给予回应,所以平时人缘不错,工作生活如鱼得水。


也正因如此,周周成为了公司多个同事“谈心”的对象。


同事们每天上班间隙都会跟她吐槽工作、抱怨个别同事或领导,偶尔还会谈及家庭生活的槽点。


甚至,在下班后的深夜还会收到同事“倾诉心声”的微信。

一开始,周周会耐心倾听、细细分析并安慰她们。


这样的情况频繁出现后,周周却突然感到有心无力,甚至觉得不耐烦:

“那天,要好的同事又跟我吐槽领导阴晴不定,我突然就不想理了,发了个表情包应付。”

 

“还有一次,另一个同事在吃饭的时候频繁谈某个项目对接困难,我脱口反驳她与其抱怨不如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最后那顿饭只能尴尬收场。”

 

“每次过后我都很后悔,不知道自己怎么变得这么冷漠麻木,但重温一遍现场我还是会感到不耐烦。”

其实,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过度共情时,会感到心累、压抑或不耐烦,这时身体会启动一种“冷漠”的行为机制,也就是“间歇性冷漠”的体现。

间歇性冷漠是“共情疲劳”的典型表现。


当一个人长期暴露在共情压力下,身体和情感都会感到疲惫,从而拒绝来自外界情绪的干扰。


正如周周一样,在过多的接收来自同事们的负面情绪后,共情疲劳以致于不自觉地呈现出“冷漠”的行为态度。

02.过度共情,会承担更多情绪风险


我们总是认为,共情力强的人,可以当救赎别人的光,但往往会不自觉把自己也推进情绪深渊。


据周周回忆,在她接收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后,工作状态和个人情绪也逐渐受到了影响。

“一开始我只是担任帮助别人排解抱怨的角色,可慢慢地,我也开始对领导和同事有所不满,甚至产生怨怼。”


“而且,有时我还会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导致经手工作频繁出现问题,被通报批评。”

所以,在人际相处中学会“间歇性冷漠”是有必要的。


首先,间歇性冷漠不是无情。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冷漠”这个词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冷漠”不利于维持人际关系,为人显得自私无情。


事实上,间歇性冷漠不是忽冷忽热,也不是完全切断跟别人的情感联结,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从一段关系中逃离出来“休息一下”。

比如,当我们在外界传达的抱怨、生气、暴躁等情绪中反复横跳时,可以选择暂时抽离出来,给情绪放个假,好好消化负面情绪后,再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这段关系中。


著名心理学家Albers曾说,间歇性冷漠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防御机制,它的出现是提醒我们该把关心的对象转回到自己身上来了。


所以,不要被间歇性冷漠吓到,也不要自责内疚,它的出现只是提醒我们:情绪要休息了。

其次,间歇性冷漠能让人维持舒服的社交空间。


在日常社交下,我们往往因为共情疲劳而出现社交疲乏,急匆匆地想从某一段关系中退出,但总是被未断的情谊和未妥善处理的情绪所“绑架”。


而间歇性冷漠,可以让我们适当地“松绑”紧绷的情绪,同时依旧保留彼此的情感联结。


在“松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消化过度接收的负面情绪,给自己充电,同时也向外界释放“暂缓”的信号,树立了个人社交的边界。


这既维持了舒服的社交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情感消耗,也能保持与人交往的能力,避免吃力不讨好。

03.间歇性冷漠,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那么,我们怎么在人际关系中正确做到“间歇性冷漠”呢?


这里有三点建议:


1.认可共情疲劳,允许间歇性冷漠


想要正确学会“间歇性冷漠”,最重要的是要认可自己情绪的合理性。


当我们出现间歇性冷漠时,仅意味着我们暂时没有精力和情感资源去面对新的干扰情绪,想暂时得到情绪上的休息,而不是想负面处理一段社交关系。


这就像心理学上接纳承诺疗法(ACT)中的解离技巧


当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处理一些情绪、想法、感受,尝试后退一步和它们保持距离而非与之纠缠,这样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平静的状态。


所以,不要为间歇性冷漠的出现感到困扰,它的出现能让你卸下情绪的疲惫,重拾片刻以待更好地出发。

2.设定情绪接收额度,维护个人边界


一个人的共情力和体力一样,都有一定的上限。


一旦我们接收外界的干扰情绪超过上限值,就会出现共情疲劳,继而情绪倦怠。


就像有人明明平时性情温和,却在某一时刻出现较为偏激的情绪表达。


所以,为自己设定一个“情绪接收额度”,维护个人边界显得格外重要。


当接收外界的干扰情绪已经超出自己能接受的额度,可以选择“摆烂式共情”,及时从别人的情绪中撤离出来,避免过度消耗自己。


比如,对方在不断地倾诉苦恼和愤怒时,可以尝试使用“是吗”“确实”“我也这么觉得”等回应词。


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自己情绪疲劳,也可以让对方顺利倾诉完毕,双方都比较满意。

3. 适当屏蔽过量信息,学会自我疗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触更多的情感故事,无形中也承担了更多的情绪风险。


除了身边的朋友同事,网络、新闻、社交媒体等也在不断地传达各类情绪。


这时,我们可以尽量屏蔽可能会对自己造成负担的干扰项。


比如,有意减少自己刷手机的频率,避免涉猎过多的负面消息,从而造成情绪负担。


而在远离社交媒体的时间里,我们还可以多看看书,多思考一些情绪背后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学会自我疗愈。

写在最后:


间歇性冷漠不是一种自私,反而是一种真诚。


学会“间歇性冷漠”的人,不仅能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细细陪伴,也能在情绪疲惫的时候坦然允许自己停下来,休息片刻。


一个人最舒服的社交方式,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让外界的情绪填满自己的内心。


只有懂得呵护自己的感受,好好关注自己,方能更好地接纳外界的人来人往。


#成都心理咨询师报考#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成都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流程#四川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咨询师报考


END


报名联系方式:

电话:18982037212(微信同)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三段

          顺沙巷8号南玻商厦C座7楼


盟略心理中心课程推荐:


本文地址:https://scmenglue.com/xinwen/317.html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下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上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每月沙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