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心理专栏

教育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心理学知识!

发布日期:2023-06-26 阅读次数:1322 字体大小: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学一点心理学,掌握一些可实际操作的教育心理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育孩子。


1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中的学生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收到心理暗示,有些暗示是消极的,有些是积极的。


老师、父母都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不良的心理暗示,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影响心理健康。


反之,如果家长老师给予孩子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孩子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动容,决定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他十分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引起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

如孩子犯错,家长、老师会一次、两次甚至四次五次不断重复批评,是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


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要换个角度,换个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大人是揪着自己的错误不放。



3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让我感觉自己年轻不少,谢谢你们”。


孩子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的嬉闹,老人给他们每人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还是来了,老人只给了2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怎么才2美分,我们很辛苦!”

于是他们再也没有来过。


老人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 变成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他操纵着外部因素,所以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如果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玩具”。


家长们也许没想到,正是这种不正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比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最好不要。



4

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制造电话交换机的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一项实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的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父母,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的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的不满。


孩子在 “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更加自信!



#成都心理咨询师报考#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成都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流程#四川心理咨询师证书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咨询师报考


END


报名联系方式:

电话:18982037212(微信同)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三段

       顺沙巷8号南玻商厦C座7楼





本文地址:https://scmenglue.com/xinwen/342.html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下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上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每月沙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