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
当前位置:盟略心理>心理专栏

从系统式家庭治疗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盟略心理咨询师培训

发布日期:2023-08-30 阅读次数:1209 字体大小:

    从系统式家庭治疗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而临床上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多项研究结果都显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呈上升趋势的。

    在这里,小编想和大家站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角度下分享不同的观点。

    1.“我的孩子生病了,您快给他/她看看吧!”

    这大概是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师的原因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抑郁的孩子,用了很大的药量,但是症状不能得到完全缓解,又或者住院期间明明挺好,但是一回家或者父母探视,就会出现病情反复。

    在系统式家庭中,我们称这个“生病“的孩子为“索引病人”,通过他/她的症状,我们会发现,可能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导致孩子有了症状,孩子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替罪羔羊。

    比如说一对经常争吵的夫妻,有一天因为孩子“生病”突然安静下来,甚至共同合作带孩子看病、陪伴孩子。

    孩子会发现,原来我“生病”还有这样的好处,如果我好了父母可能还会争吵甚至离婚,那孩子怎么敢好起来呢?

    又比如说,一个比较严厉的家庭,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有一天孩子“生病了”,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孩子怎么会不继续“生病”呢?

    2.“我觉得这孩子没问题,他/她就是装的!”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孩子“生病”确实会带来一些好处,我们称之为“症状的获益”,但问题是,孩子确实因此不能上学或者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生活了,他/她们可以说是以牺牲自己前途为代价来寻求家庭关系的改变。

图片 1.png

    孩子因为个人能力受限,可能无法想到其他更适宜的解决办法。

    “生病”就像他们的救命稻草,而成年人的指责、不信任,只会让孩子更加心灰意冷,陷入“疾病”中不敢或不愿好起来。

    3.“可是我们都变了啊,他/她还是不好!”

    这也是让很多父母比较头疼的问题,有些家庭,确实在孩子“生病”后发生了变化,父母会对孩子宽容、关心很多,有些甚至“宠溺”很多。

    但是这里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父母可能只是暂时表面上的改变,孩子还在考察你呢,你就忍不住问“我都变了,你咋还没好呢?”。

    有些“生病”的孩子是很敏感也很聪明的,他/她可能是在给你无数次改变机会后才“生病”的。孩子为什么会不相信你会改变,也许父母自己也需要反思。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被孩子的“病”完全控制了,不知所措,只能任孩子摆布,完全丧失了父母的功能。

    孩子沉溺于“疾病”的获益中,要好起来,是会有些难度。那些健康孩子的家庭里,父母也不是不约束孩子的。底线,还是要有的!

    因此,也要有技巧的引导孩子认识到“生病”的坏处,以及其他可替代的行为方式。

    4.“我都说他/她好多次了,就是改不了!”

    父母、甚至伴侣之间,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抱怨。能感受到说这句话的人的那种我已推你千百下奈何你仍原地不动那种失望。

    但是,有时候,你努力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维持或加重了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认为孩子才是那个有问题的人,是那个需要改变的人,所以你总是想要去按照你的想法去改造他/她。

    这里面存在一种线性因果的思维方式,一方认为“因为你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才唠叨你,你变了,我就不唠叨了”。

    但是另一方也会觉得,因为你总是唠叨我,所以我不想改变。

    系统观认为,家庭系统内的任何一个人改变,都会带来家庭的改变。很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循环因果关系。

    比如,一个总是唠叨孩子不刷牙的家长,突然不唠叨了,甚至当你看到孩子自己去刷牙时,你可以赞许他/她。

    要相信,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好了也不一定就是你的功劳,孩子自己是有成长的潜力的。

    此外,就像前面提到的,“症状”是有功能的,孩子究竟是真的不想刷牙,还是因为发现你比较关注这个,然后想借此引起你的关注呢?有时候,你只管自己改变,然后静待花开!

    5.“我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怎么就不好呢!”

    这样的抱怨,我经常从妈妈口中听到。

    孩子通常也很懂事很努力,可就是“生病”了,想好,但是很难好起来,也很让医生心疼,而且这样的孩子通常很难达到临床痊愈或者容易反复。

    反观家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家庭里,母亲通常是孩子的主要照料者,父亲很忙,很少关心妻子和孩子,妻子的很多苦楚无人能提,孩子则是母亲关系最紧密的人。

    “生病”的孩子就可以不用离开家,就可以经常和母亲保持联系,甚至,“生病”的孩子可能还会把父亲也带回家。

    我们看,孩子,其实替父亲承担了一部分照顾妻子的责任。孩子被父母关系三角化了。

    这也是很多有问题孩子家庭关系的特点。要想孩子真的好起来,父亲需要回到他丈夫的位置,关心妻子,同时承担应尽的家庭责任。

    要让孩子相信,父亲会照顾好母亲,你可以放心追求自己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不幸的家庭也会有惊人的相似点,比如权力分配不一致,责任分工不明确,彼此之间界限不清晰等。

    最后,小编想说,也是长年累月工作中经常和很多父母说的,孩子生病,并不一定是家庭的不幸,它可以促使我们对家庭关系进行反思,促使家庭系统升级。

    与其抱怨为什么会这样,不如抓住这次调整家庭关系的机会,总比孩子30岁或更大了生病,那时候,父母能参与的部分就很少了。

    PS:“盟略心理中心《系统式家庭治疗临床训练项目》将于2023年9月、22日、23日、24日开课。

    对课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课程详情哦~”


本文地址:https://scmenglue.com/xinwen/396.html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下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线上课程
盟略心理学习中心-每月沙龙课